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信息 > 业内资讯
业内资讯
瘪钱袋下的高物价,加息还是不加息,这是个问题
作者: 日期:2010/11/17 14:45:36 人气:
点评:面对愈演愈烈的通货膨胀,10月20日,央行终于在时隔六年之后,重新祭出加息大旗。这次加息,既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也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之所以说意外,是因为加息之前央行刚刚提高了六家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之所以说不意外,是因为老百姓感受到的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而应对通货膨胀唯一的有效手段就是加息。

  但是0.25个基点对于目前汹涌澎湃的涨价潮实在是微不足道。那么,是继续加息?还是就此打住?这实在是央行面临的一个抉择。这一抉择,是货币政策的抉择,是经济运行手段的抉择,意义不可谓不重大。我们无法预测央行最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但是我们可以推理出不同选择下经济运行的结果。

  现在只要是具备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早就应该大幅提升存款利率了。可是,且慢。“专家”告诉我们:“加息会导致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会加速热钱的流入!”

  可是“热钱”都是人民币,都是央行印刷出来的,因为外币不能在中国买菜买股买楼。加息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调节货币流通量稳定国内的价格体系,和汇率没有一毛的关系。因为你管不了别人的钞票,只能管好自己的钞票。

  日本实行了多年的零利率,结果日元不但没有贬值反而在持续升值;澳大利亚2009年10月份开始连续4次加息,澳元在近期美元贬值之前不但没有升值反而略有贬值;巴西的利率已经提高到10.25%,我们也没有看到巴西雷亚尔的升值。上述三个国家可都是实行资本自由流动的。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些“专家”在2007年之前的降息过程中居然没有人担心降息会给人民币带来贬值压力。

  回到正题,大幅加息对经济的影响到底在哪里呢?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就分别从加息的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来推理。
——(一)成本

   1.地产
  毫无疑问,大幅加息将直接导致中国地产市场走向另外一个阶段。日本和香港都没有听说过土地紧张,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土地居然还能够紧张?“中国135家上市房企近10年共囤地12亿平方米,可供1.2亿人居住”的新闻,就是对中国土地供应短缺现象最好的解释。所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分配结构失衡和货币超发双重作用下的结果。加息,将无疑是地产市场的“王老吉”。

  2.企业
  长期的低利率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大企业都在依靠银行借款赚钱,具体表现为中国大多数大企业资产负债率都在70%以上。大幅加息无疑会对这些企业形成致命打击。都说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可是香港地产界“四大天王”的资产负债率很多年都在20%以下,并且他们的流动资产就足以偿还全部负债。因为他们经历过风雨,知道做企业不是混江湖。所以大幅加息将会刺痛很多企业的神经。

  3.银行
  地产业一旦喝下“王老吉”,银行业恐怕会发现“次级贷”绝不是美国的专利。其次,各级地方政府欠银行的8万亿贷款恐怕利息的支付会成为一个大问题,更不用说偿还本金了。最后,完全依靠银行贷款混江湖的企业也将无力还本付息。所以,大幅加息之后,银行业将会发现2009年开始投放的天量信贷所带来的巨额账面利润将会变成纯粹的“数字财富”,10年前的噩梦将会一朝重演。

   ——(二)收益

  1.大浪淘沙
  中国的企业将经历一次中等程度优胜劣汰的洗牌过程。那些追求技术进步、财务控制得当的企业将会大显身手。经济转型的目标将会自然实现部分目标(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人民币汇率机制不改变,国内价格体系的紊乱无法改变,也就无法全面实现转型)。通俗一点讲,银行资金的使用能够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

  2.收入分配
  利率的提高会打击投机,改变穷人补贴富人的资金基本面,从而部分改善收入分配结构。
  上面是对加息的成本和收益的分析。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货币政策分为两个部分:利率和汇率。因此单纯改变利率政策的效果将会被汇率政策打个对折。外汇占款好比是往水池中注水的水龙头,利率工具好比是抽水机。水龙头不关掉,抽水机无法确定功率。所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因此在汇率政策不改变的情况下加息对和进出口相关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小。
  中国利率工具的根本问题在于利率管制,或者说央行不独立。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经济运行将永远处在恶性循环当中。都说中国经济是奇迹,但是奇迹之所以会被称为奇迹,是因为它是违背规律的。
——不加息

  如果坚持目前的状况不加息,流动性只会继续泛滥下去。要知道今年前9个月M2增加了8.6万亿,照此速度全年会增加11.5万亿,较2009年只少了2万亿。小幅加息也只能稍微缓解当前流动性泛滥的局面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由于价格体系全部处于快速上涨当中,任何人都无法预知明天的成本和销售价格,因此实体经济会最终崩溃。覆巢之下,没有赢家。所以,不加息只有成本,没有收益。
上一篇: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审计监管指引已下发
下一篇:服务理念渗入CPA行业监管工作的脉搏
栏目分类
全站搜索
联系方式
    地址:南京山西路67号世界贸易中心大厦A1座10楼1011室
    电话:025-83225683 ;83226875
    传真:025-83226875
    邮箱:
    pzacpa@163.com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管理入口 |

版权所有:南京鹏宇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 ICP备案号:苏ICP备09043117号 | 技术支持:飞絮临风